上一篇 blog 提到,互惠基金同 ETF 都可以幫投資者分散風險,而佢哋嘅不同之處就在於一個使用「積極管理」,另一個使用「被動管理」。
積極管理,顧名思義即係投資者主動嘗試唔同嘅方法去打贏大市,通常受到專業基金經理採用。佢哋會透過資料搜集、分析預報去判斷市場走勢,再決定策略去投資合適嘅股票。由於事前準備工夫太多,所以購買互惠基金嘅費用非常高昂。
被動管理等同投資者跟隨股市走勢投資。佢哋嘅目標只係要配合返市場表現,唔需要打贏大市。做法較為簡單,投資者會追蹤某指數再追隨相關表現。比較為人所共知嘅有標準普爾 500 指數,自動幫助投資者追蹤該指數涵蓋嘅所有股票。由於做法簡易,因此費用亦相對較容易負擔。
正正因為費用問題,近年大部分投資者都捨棄積極管理基金,轉為購買指數基金。然而,市面上並冇一種最好嘅策略,因此我哋都要謹記以下幾點:
- 難以打贏大市
根據調查指出,喺 5 年年期入面,有 91% 嘅基金都無法打敗標準普爾 500 指數 (大市)。所以較低成本嘅指數基金未嘗唔係一個好選擇。
- 下行保護
- 積極管理基金嘅其中一個好處就係,具有豐富經驗嘅專業人士可以幫助我哋管理相應產品。萬一股市下行,佢哋仍然可以盡量保護我哋持有嘅資產。
- 分散投資
記得唔好將雞蛋擺喺同一個籃到,將你嘅資產分散投資到唔同產品,你亦可以持有幾個基金。
雖然市面上嘅管理方法林林總總,但需要記得我哋嘅目標就係要降低成本、分散同長線投資。